文創工作室
拜訪創意的夢田
新社香蕉絲工坊
視覺藝術、工藝產業、創意生活產業
9904 點閱
- 成立日期
- 2005-01-18
- 負責人
- 連佩君
- 電話
- 0916-133332
- 行動電話
- 0916-133332
- 工作室電話
- 03-8711361
- 地址
- 977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小湖42號
經營理念
居住Lalaban (拉拉板)山腳下的花蓮新社部落噶瑪蘭族人,1990年起重新拿起傳統水平式地織機織作傳統香蕉絲織品;從種植、砍伐、刮絲、晾曬、分線、捻線、繞線、整經、染色到編織等過程,已陸續恢復傳統技藝,近年,更有多位中青輩婦女加入編織行列,使香蕉編織工藝呈現良好的發展潛力。2005年成立的新社香蕉絲工坊,是復振與傳承噶嗎蘭人引以為傲的香蕉絲編織工藝,力求品質精進提升,並縝密規劃細緻多元的染織研發課程和織作嘗試。工坊現有五位傳統編織老師傅,兩位負責編織材料、器具管理和製作的大哥,及七、八位編織媽媽。雖然2005年12月初的無名大火,燒毀了集結村落共同心力搭蓋完成的美麗傳統茅屋編織工坊,大家忍著難過傷心的淚水,一起努力完成不可能的任務,兩個星期後受邀在台北華山舉辦「2005新生活工藝大展」頗受好評。先前也受邀於國立手工藝研究所舉辦「原味原藝在原鄉—花東地區原住民工藝展」。前進的路雖然辛苦,大家還是努力不懈;在保有傳統特色與朝向生活工藝品的創作方向中,尋求開創噶瑪蘭族文化產業的契機
產品特色
地織織作是一件辛苦的事,噶瑪蘭的婦女坐在地上,把香蕉絲一線一線的織起來,織成半成品之後,做成各種不同的生活用品。從曬榖場上大幅的香蕉絲織物,到出門採集野菜或工作置物的背包,或是下雨時遮雨用的簑衣,乃致於避寒的衣物,處處都是地織織物的創意延伸。
產品製程
砍伐、剝除假莖葉鞘、刮除瓣膜雜質、曝曬香蕉纖維、分線整經、織作、後製作、完成
行銷通路
台東史前博物館寄賣、新社香蕉絲工坊販售
組織概況
11人